海归如何保持竞争力-祁东人才网
欢迎来到 祁东县人才网 !人气最火爆的祁东县人才网站,求职招聘热线 0734-8213466

祁东人才网

祁东人才网
人气火爆的祁东县人才网站
官网电话:0734-8213466
 热门搜索: 文员  司机  会计  跟单  普工  销售  外贸  助理 
您当前的位置:祁东县人才网 > 资讯 > 职业答疑 >海归如何保持竞争力

海归如何保持竞争力

  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现在的海归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在京东云工作的国内高校毕业生小王对记者说,身边同事也有一些是名校海归,但并没有感觉到他们在竞争中有明显优势。“名校海归跟国内毕业生在最初应聘时的起薪可能有不同,类似于本科毕业生起薪6000元,研究生毕业起薪8000元一样,但是之后的加薪、升值,还是要看个人的整体实力。不过海归的语言优势还是挺明显的,也具有国际视野。”他说。

  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内地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不再单纯看重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也越发看重学生的沟通、实践等综合能力。总体来看,随着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内高校的整体培养质量逐渐增长。

  如何保持住海归的竞争优势?郭盛给出了建议:“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为例,很多高端的新兴技术行业更倾向于招聘掌握国外先进知识、具备一定经验的海归。首先,海归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和国际化视野,当企业需要开拓海外业务或与海外机构开展合作时,海归的语言能力以及对海外文化的了解,都能帮助其在自身岗位上更好地展示实力。”与此同时,海归的独立生活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交技能等也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脱颖而出。此外,海归也应及时了解国内相关就业政策,很多地区为吸引留学人才开出了诸多便利条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创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条件,这些都为海归施展才华提供了机会。

  巩固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支2014年成立的年轻团队,量化派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的员工占比达12%。在量化派创始人、CEO周灏看来,团队中本土抑或海归员工各具优势,海归胜在视野,本土员工胜在更了解国情。“大家共同的特点是极强的自驱力,以及对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兴趣。我们的海归同事很多是之前在海外共事的‘老战友’,配合默契度高,能够迅速融入;本土教育背景的同事,对于国内市场政策有更多经验,也更了解用户需求。随着海外和本土团队的融合,大家将各自优势赋能彼此,取长补短,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周灏说。

  在美国莱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周灏,拥有资深海外工作经历。2014年,他回国创立人工智能公司量化派,管理团队成员均为世界名校的海归。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周灏认为,是否拥有海外背景并非评价人才的关键维度,本土人才和海归究竟谁更有优势无法直接比较,努力优秀的毕业生无论来自哪里都会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他说:“海归人才的优势在于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做法也会更愿意去学习。我们的人才标准是结果导向的,会更关注人才当前所具备的专业实力、管理能力、实战经验、行业视野,以及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质,要结合社会与工作经验、性格和品质等多方面来看。”

  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海归自身实力与企业发展的契合度。郭盛认为,不仅是海归,其实每一位求职者都应不断学习,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实现‘去碎片化’”,郭盛建议说,“单纯依靠碎片化学习无法帮助职场人成为某领域专家,只有系统完善地学习才能够帮助自己真正掌握核心技能。”

  着力培养“长期眼光”

  根据《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的分析数据显示,多数海归对回国后拿到的薪酬金额并不满意,80%的海归认为收入水平低于预期,而在2017年,这一比例是69%,海归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考虑到本土毕业生竞争力上扬的趋势和海归光环的“淡化”,雇主逐渐不再单纯为“留洋”二字买单,海归实际收入低于预期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周灏认为,留学归国人员最应做好的准备是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也应通过公开信息或个人渠道提前了解行业的整体薪酬水平,知己知彼。此外,还需做好清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海归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郭盛表示,海归应从心态和行动上“双管齐下”,应对可能出现的心理落差。“在心态上,要以‘长期眼光’来看待薪酬问题。海外留学成本较高、留学专业和回国就业选择同质化等原因,造成海归对薪酬的满意度下降,未达预期。但从长期来看,留学经历将为海归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郭盛说。而根据智联招聘《2018年大学生求职指南》的有关数据,拥有相关实习经历是毕业生最终赢得工作机会的首要原因。因此郭盛建议,海归应从行动上发力,多参与实践,提高职场竞争力。

  “要坚持‘长期主义’”,郭盛补充说,“相关数据显示,54%的求职者工作不满3年就要跳槽一次。在短期主义盛行的商业环境中,有些企业在寿命短与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下,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我认为职场人应该找到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让自身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微信公众号
打开微信 "扫一扫"
每天多点职场经验